能拿到美国公司已经算是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了,他们要么学习成绩优异,要么有着出众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出色)。而能拿到大公司offer的同学,更是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层层面试,最终修成正果。
然而,拿到offer并非意味着尘埃落定了。等待他们的还有H1b的抽签。如果他们无法中签,拿不到工作签证,再好的工作机会都会无情地被迫放弃。
H1B抽签:商科学生过鬼门关
商科学生,貌似高大上的学业课程其实从美国人视角看来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美国政府也不会给商科和文科学生更多的OPT时间。通常商科学生只有一年的OPT时间,也就意味着商科学生们只有一次抽签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抽中,皆大欢喜;如果没有抽中,整个未来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前路不明。而对比商科而言,STEM类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专业可以享受长达两年多的OPT时间。拥有至少两次抽签的机会。
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声称H1B抽签过程完全公平,但从数据结果上来看,让人不得不怀疑有人为操作的成分。从2014年身边求职的同学们的H1B抽签结果来看,金融类的同学中签率低得惨不忍睹。会计专业的求职者除了拿到四大会计事务所offer的同学,其他小会计所offer全部没有中签。而四大所的中签率也就差不多在50%左右。
如果说H1B的抽签成功率和发放offer的公司有关,那么上文中提到的高盛的全职offer也没抽中是如何解释呢?这些结果很让人费解。
民不患寡,患不公!
有一位土豪同学,家里有钱到在美国开设了分公司,规模达到可以给他申请H1B的程度。2014年他H1B抽签也没抽中。对,自己家公司也不保险。
H1B抽签越来越像买彩票了,大家似乎也变得像起赌徒了
H1B没抽中,临时F1来帮忙
没有抽中H1B的同学通常只有一种,就是在一些教育机构(注意是教育机构,我这里没说大学)办理一个临时F1签证,以这种身份留在美国,继续找工作,或者等待下一年的H1B抽签。
很多本科毕业没有抽中的同学就干脆直接申请一个研究生念着了。但研究生毕业后仍然会面临找工作和抽签,这种解决方案可延缓痛苦,期待未来会有新政策和转机。
另一部分同学干脆找到一些当地的小学校挂靠一个F1签证出来。这类学校近似国内的成人教育学院和职业培训学院,很多甚至没有办法学位的资质,但可以办理F1签证。于是很多同学花上千刀到这里“报班上课”以求一纸签证。于是各大城市周边的这类学校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名录上出现大量中国学生的名字,但这些同学从来没有在学校出现过。虽然白白的要交一份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课程的学费,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战场
持有这种临时的F1签证的同学虽然从法理上仍然不能在美国工作,但如果入职一些小型的公司,还是能在灰色地带开始工作的。这些雇主不像大公司那样有着严格的人力资源监管制度,也时常出于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雇佣这类持有F1学生签证的中国学生。实际上这类工作的薪资只能相当于正常全职工作的50%—70%,但是为了一个美国梦,大家都在苦苦坚持着。
然而对于那些拿到大公司Offer而没有抽中H1b的同学们来说,挫败感是彻彻底底的。大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是不可能接纳一名拿着学生签证的全职员工的,想都别想。而在小公司暂时过上“安稳”日子的同学,不仅拿着低于同事的工资,还要时刻提防移民局的抽查。薪资低,我们可以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而被移民局查到,很多时候就是直接回国的节奏。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如果你的理想真的就是留在美国,那就请提前作好规划,以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运气”,只要把握好时机,最终还是可以如愿以偿的,EB-5门槛低,速度快,可助您梦圆美国!
自己选择的路,能走着完成就不用跪着,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