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加拿大移民政策频频传出新动向。
加拿大移民部"封杀"这类刷分操作
自2015年以来,加拿大移民部采用现行系统对技术移民申请人进行打分排名,评分标准包括年龄、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和适应能力,分数最高者可获邀请申请永久居民身份。
打分系统分为两套标准:单身申请人与有配偶申请人。为了平衡有配偶申请人在配偶加分方面的潜在优势,单身申请人在相同项目上可获得更高分数。无论单身或有配偶,积分上限均为600分。
然而,有配偶的申请人可以选择不随配偶进行申报,系统会将其视为单身申请人,从而可获得额外积分,最高可提升40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移民环境中,这一差距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
疫情结束后,持有学签和工签的申请人激增,导致移民申请池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加拿大政府对医疗、教育、STEM、技术工种等领域人才优先处理,部分申请人通过刷高积分应对竞争加剧局面。
越来越多已婚申请人采取“先单独申请移民、后通过家庭团聚将配偶担保过来”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分数。
移民部对这一趋势已有所警觉,尤其是在联邦政府去年10月设定未来三年降低永久居民配额的目标后,即2025年降至39.5万,2026年降至38万,2027年降至36.5万。
过去数月,移民官已向部分已婚申请人发出“程序公正函”(procedural fairness letter),要求他们解释为何在配偶同居、且配偶已在加拿大的情况下,仍申报配偶不随行、以单身身份获评高分。
至少有一例中,移民官以此理由取消了申请人的永久居民确认函(COPR)。该拒签信中写道:“您的做法与‘非随行家庭成员’的定义相悖,亦不符合您的实际情况。您与配偶结婚、同居、住在同一地址……您不再符合当初打分依据所赋予您的积分。”
移民部在发给《星报》的书面声明中强调,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任何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与《移民和难民保护法》决策相关的重要事实的行为,都会被认定为虚假陈述。
如果申请人在申请阶段表示配偶不随行,但事实上打算移民后通过家庭团聚将配偶带来,加拿大政府可视其为误导行为,从而做出严厉处罚。
移民律师提醒:在加拿大境内的已婚申请人,若配偶也在加境内,不宜申报“配偶不随行”,否则一旦被判定为虚假陈述,不仅可能被拒,还会面临五年内不得申请加拿大移民的惩罚。
公民权扩张:打破“第一代限制”
与收紧配偶政策不同,近日C-3法案的出台则体现了联邦政府在血缘公民身份认定上的“包容转向”。
“血缘/血统公民身份”(Citizenship by Descent),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家庭血统关系”,而非“出生地”或“婚姻”,来获得某国国籍。
简单说,如果你的父母或祖父母甚至某代祖宗(直系)是某国公民,那你就可以申请成为该国公民。
这项法案,拟结束自2009年以来实施的“第一代限制”——即加拿大公民在海外出生的子女,如果再在海外生孩子,该“第三代”无法自动获得加拿大国籍。
C-3法案的核心变化在于:只要父母中任意一方,在子女出生或被收养前,累计在加拿大居住满1095天(大约三年),就可以将加拿大国籍传给孩子,哪怕孩子出生在海外。
这项变化,不仅回应了2023年安省高等法院裁定“第一代限制违宪”的判决,也顺应了现代家庭的跨国流动现实。同时,C-3还拟恢复部分“失落的加拿大人”(Lost Canadians)的国籍——即1977~1981年间出生、因旧法在28岁被自动剥夺身份者。
移民部长迪亚布在法案中表示:“国籍不仅仅是一种法律地位,更是一个人对加拿大价值、历史与身份的连接。”C-3法案,正是这种“代际延续”理念的体现。
《强化边境法案》:改革庇护申请
除了打击技术移民中的漏洞、放宽公民继承权,加拿大政府还计划对整个移民与庇护体系进行制度重构。
我们在前几天的文章中介绍过,公共安全部长6月3日提交了“C-2法案”,表示加拿大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重大改革:
- 移民文件动态处理权限扩大:若涉及国家安全或公共卫生,移民局可暂停、取消甚至修改审理中的案件,并可停止接收新申请;
- 庇护申请设置“时限机制”:2020年6月24日后入境者,如在超过一年后才申请庇护,将不再转交难民委员会审理;非法越境者必须在14天内提交申请,否则直接无效;
- 加快系统清理与遣返:一旦庇护申请被主动撤回,遣返令立即生效,同时剔除系统中大量“休眠案件”;
- 强化弱势群体保护:如未成年人、认知受限者,将获得指定代表协助处理流程;
- 扩大政府数据共享机制:移民局将可在联邦政府各部门间共享申请人信息,提升边境识别能力。
这些改革,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加拿大的移民制度更清晰、有效、可信,特别是在庇护申请激增、边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移民系统必须更“能辨别、能处理”。
从以上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加拿大政府正试图通过一系列“精准打补丁”的方式,重塑一个更清晰、更公平、更可信的移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