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小升初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实行公办、民办中学同步招生,就近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计划的民办校采取100%摇号录取。
强调免试就近公平教育,各种“秘考”与面试不再
上海2020年实施公办民办中学同步招生,5月6日至8日进行了民办初中网上报名,超计划的实行100%摇号。
北京市日前公布义务教育入学方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
不仅是北京、上海,截至目前,广东、浙江、天津、江苏、四川、安徽、云南、陕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均公布了新的小升初政策,均规定对民办中学实行就近入学、电脑随机录取。虽然每个地区的政策规定具有一定特色,但是大体原则不变的。
各地的新政策,是落实2019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要求: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为什么焦点是公民同招?
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好学校,最大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师资,但其实是生源,好生源的聚集形成了好学校,其次才是师资等软硬件因素。
我们不能否定抹杀教师等价值与作用,但不宜颠倒这一根本关系,即生源对一所学校来说是决定性的。正因为这一点,全国的学校,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在拼命抢生源,拼命打生源大战,包括最著名的大学。2019年高考招生期间,浙大抛出50万奖学金,奖励全省前100名报考浙大,就是一例。
于是,相关部门就在招生上直接下手了,如果没有招生上的特权,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可能仍然会保持优势,但更多民办学校可能会因此被“打回原形”。
公民同招有什么影响?
“公民同招”政策受到中国社会极大的关注。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就读,同时还对每年2万亿左右学区房交易产生重大影响。
和日韩等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开放度比较高。公立和民办学校同时推进,从2003年开始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现有的教育运作机制和美国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点类似。但“公民同招”之后,则彰显出中国教育理念在走和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路径。
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公平,给所有的人提供机会。古时通过科举制度,让很多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社会流动的直通车。现在的高考内容和科举相比固然是天壤之别,但其对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即为所有的人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上的不平衡导致教育的不公出现。民办学校硬件设施好,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率相对较高。因为升学率高,民办学校对生源选择上就有很高的话语权,他们会组织各种入学考试,参考学生以往证书奖励,甚至会面试家长。因为公立学校无法拒绝任何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所以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民办的择优录取和公立的来者不拒,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升学率和办学口碑的两极分化。这样的入学方式何谈教育公平?
此外,优质民办学校收费高,公立名校旁边的学区房价格高昂,这些让寒门子弟渐渐远离优质教育资源,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来自农村生源不到两成便是这个原因导致。
前些年,中国一些名校已经在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有报考的资格,而教育主管部门旨在用抽签方式,为其他学校保留一部分优质生源。
现在,中国政府用“公民同招”政策直接遏制这种教育不公的现象。“公民同招”让公立和民办学校在招生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多校划片则让学区房的价值急剧下滑,也使得通过购买房产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径变得不大可靠。这些政策的推行,导致每个学生在义务制阶段内的选校变得随机,教育公平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公民同招”之后,意味着每个学校的生源质量是一致的,而对家庭来说,孩子就读于哪所学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由于生源质量会一致,或者至少趋于平均,这对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国学校而言,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收费高昂的民办学校。
从调研中国目前新建的K12国际学校来看,很多学校会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内强调增加国际元素,比如说,国家所指定的义务制教材,由外教用英语来教学。
但这也可能会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K12国际学校因要满足国家对义务制教育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要和其他学校竞争凸出自身的优势,会无意还是有意,对义务制教育阶段内的教学融入国际元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教育国际化。
因此,对学校而言,“公民同招”使得大家的生源质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对教学会带来更高的要求。而中国国际学校的定位和特性,会使得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摸索出义务制教育阶段内能够符合国家要求,而在高中阶段内又能够培养出符合海外大学招生要求的学生培养路径。这条路径一旦成熟,中国教育国际化会有比较高的层次,也会大大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在“公民同招”之后,学校对很多孩子尤其是精英阶层的孩子的成长作用会下降,这便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来弥补。中国政府应该也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在去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新政中提到要加强家庭教育,这些政策是环环相扣的。
打破教育不公是中国社会一直的呼声,以“公民同招”为典型代表的政策落地之后,教育公平得到落实的同时,也给很多家庭的教育带来不确定因素。
由于顾虑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或者孩子只能进入到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因此,“公民同招”政策有可能会激发低龄留学需求。低龄留学在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重创,但在疫情结束后,因“公民同招”政策严格执行,很有可能会出现反弹。
正如前面所讲到的,民办学校为了因应竞争需要,会加强国际元素的融入,在外语教学和理念上更多植入到义务制教育阶段内,这样会导致中国有一批具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学生群体,这跟现在很多因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而选择留学会形成差异。也就是说,未来的出国留学更多的是自发行为而非被迫行为。
总而言之,“公民同招”政策严格推行,将会给中国的K12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公民同招”虽然是在招生形式上做了改变,但会影响到教育全盘格局。在这个变化当中,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乃至家庭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会进一步加大。随着这些政策的变动,中国的精英家庭毫无疑问将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投入去培育自己的孩子。
加凯解读:“公民同招”显示中国教育将走与西方不同的道路。中国精英家庭将为子女教育付出更多,留学和全家移民计划也会成为更多中国精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