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要有超越世俗成见的慧眼,自己要向后退一步,为孩子多创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机会。而不是冲锋在前,一手包办,挡住孩子展望未来的视线。
“我这套浦东的房子280平,是我23岁的儿子送给我的。你们的儿子会买房子给你们住吗?他可能还指望你吧?”
一位上海的单亲妈妈自豪地说。
这位妈妈叫沙拉•伊马斯,一位有着二分之一犹太血统的上海人,一位培养了两位亿万富豪的传奇母亲,一位兼具东方文化和犹太智慧的卓越女性。
她曾是上海铜厂的普通女工,三次婚姻失败,独自拉扯三个孩子,曾经穷到跟孩子捡垃圾度日。但她借鉴了中国文化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精华,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她在困境中摸索出了很多奇特的教育方法,值得所有中国父母借鉴。
1
中国的传统教育,多少延续着一些包办制的影子。
读书时,给孩子不断填充知识,把书本知识和生存智慧隔离开来。
等孩子迈入社会,仍然倾向给孩子定规划,劝他从事稳定的职业,托人找关系包办。
孩子要结婚成家,要严格把关,或者介绍相亲,标准和要求都给孩子制定好。
等抱孙子了,仍旧事事操劳,负担沉重。
然而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犹太人,他们的家庭非常会“甩包袱给孩子”。
在几千年的流亡中,他们把“生存教育”贯穿在了方方面面,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今天故事的女主角,沙拉,既是中国人,又是犹太人后裔。希望她的故事能开拓每个中国父母的思维。
中以正式建交后,沙拉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她必须要挣到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摆了个小摊卖春卷。
一开始,沙拉还是如同传统的中国妇女一样,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依旧做着大包大揽中国式妈妈,甘心做孩子的洗衣机、厨房和银行。
对于这种包办的行为,他们的犹太邻居十分看不过去。有一天,邻居一通话骂醒了她和孩子们。
“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说完,邻居又转过头训斥沙拉:
“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原来在犹太人看来,“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爱孩子、教育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邻居认为沙拉让孩子等着饭来张口,是一种失职。
一个真正的母亲,并不是把孩子带到世上来就完事,还要学会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思考的能力,承担的责任。
本就为生活、为三个孩子疲于奔命的沙拉,听到别人说自己是不称职的母亲,委屈、愤怒和泪水喷涌而出。
但彼时,她在中国养成的观点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她擦干泪安慰儿子们:“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倒是儿子们恍然大悟,这次不是靠妈妈说教,而是打心底儿开始意识到,自己该为妈妈、为家庭承担责任了。于是他们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们试着去照顾你和妹妹吧……”
第二天放学后,大儿子开始帮忙洗菜切菜,二儿子帮着做春卷皮。
甚至两个儿子还把春卷带到班里去卖,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
沙拉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中国人看起来“狠心”的举动,却使得孩子开启了独立人生的第一步。
犹太人邻居太太也告诉沙拉:
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这在中国或许很难理解,或者说很难真正实施。如果妈妈真的让孩子去打工,还会引来众人的嘲讽,长辈的不解。但在犹太人,不这么做的才是反常的人。
她听取了邻居太太的意见,终于开始狠下心,吃饭、洗衣都要管孩子收费。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个儿子主动替母亲挑下了家庭的重担,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就明白了什么是家庭的责任,而且运用智慧,独立地为家庭赚到了收入。
2
当家里的资金越来越多,沙拉终于开了一家中国餐厅。可这时,沙拉做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决定。
传统的中国家长都认为,孩子还是要读书,做一个打工仔是没有出息的。当时,二儿子非常想赚钱,沙拉就天天在他耳边说教、告诉他上学多么重要,可儿子就是不听。
最后沙拉同意了。让他不上学,去面包房当学徒。
二儿子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说,自己当时很想赚钱,每天做面包只休息几个小时的确可以赚到钱,可是时间长了,他开始扪心自问,“难道我这一辈子就做面包了吗?”
终于有一天,他主动跟沙拉说:
妈妈,我想上学,我想学习!
沙拉一直都想让孩子去上学,但她发现通过说教来说服、控制孩子没有用,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从心底明白学习的意义,主动萌发要学习的欲望。
沙拉说,她愿意等,如果她还像以前那样,天天在孩子耳边喊:你要学习呀,你要用功呀,你要考上大学呀,孩子只会很反感。所以她才选择了等待,让儿子自己在社会的历练中明白,上学是多么重要。
这个故事,都在对中国的家长们说——生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材。
3
回中国上学后,两个儿子很争气,老大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老二上了旅游专科学校。
可沙拉拒绝为两个孩子付学费,甚至还要求他们,将来必须送给她两把钥匙:一把是车钥匙,一把是房子的钥匙。
等到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准备找工作时,沙拉竟然又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让两个儿子回以色列服兵役。
二儿子杰瑞刚刚回到以色列,在服兵役的两个月前,沙拉还要求他到一家餐厅打工。
杰瑞说:母亲太狠心,连以色列的父母都不会要求孩子在服兵役前还打工。
如果是普通的中国父母,一定希望孩子毕业后首先找到稳定的工作。其实沙拉也大可让孩子走这条路,而且举家一起回中国,各方面条件都会更好。
但她知道,孩子的一生很长,不能只看到二十岁,而是一生,短暂的部队训练给孩子好处将是长远的。然而正是沙拉的坚持,让杰瑞获得了被命运垂青的机会。
一个下午,杰瑞不经意间接待了以色列的总理和国防部长。我想,除了他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外,一定还有杰瑞身上自带的优秀人格,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听说杰瑞从中国上大学回来,马上要参军入伍,国防部长就对旁边的朋友说:
你记下这个孩子的身份证号码!
很快,杰瑞进入以色列国防部特种部队,退伍后又进入商贸部。由于以色列有世界上最厉害的钻石切割工艺,后来杰瑞转行做钻石生意,很快成了资产过亿的成功商人。
大儿子服兵役时在部队的表现也很优异,退伍后一直在劳工部工作,后来弃政从商,现在是以色列一家企业驻香港的老总。
4
如今沙拉定居上海,她根据自己的故事出版了两部图书,经常上电视、参加公益讲座,也经常到社区、到医院当义工。
她说:
咱们中国家庭,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还有父母为了给孩子买房子发愁;甚至为了给孩子找工作发愁!
哎呀,这是干嘛呢,应该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独立担当,从小就有赚钱和养活自己的意识!
当你打着雨伞,孩子永远都是小鸡!当你让他多一些承担,他很快就能明白家庭责任的意义!
中国人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呢?
沙拉说,因为中国父母一富就想富孩子。
而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之所以能世代相传,其实传承的并不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所以,富可以三代,关键看父母怎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