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针对政府资助专上课程(高等教育)学额分配及申请资格的重大修订,自2027/28学年起(2026年10月开放申请)将实施两类学费标准,并明确界定符合政府资助的身份条件。
此次政策调整对计划来港升学或通过移民途径安排子女教育的家庭影响深远,需提前布局以把握教育资源。
政策背景:为何修订?
过去,持受养人签证且未满18岁的来港学生可自动视为“本地学生”,享受政府资助学费。然而,近期社会关注到部分学生虽获本地身份,但未实际在港居住,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及公帑浪费。新政旨在通过居港年限要求,遏制“挂名学生”滥用资源,确保公共教育福利惠及真正扎根香港的家庭。
新政核心:两类学费标准
自2027/28学年起,学费将按居港时间和身份分为两类:
第I类(可获资助)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享政府资助学费:
- 香港永久性居民;
- 持单程证或无条件限制逗留标签;
- 持受养人签证且首次来港未满18岁,并在课程开课前两年已实际居住于香港。
过渡期安排:2027/28学年仅需居港1年,2028/29学年起延长至2年。
第II类(不获资助)
以下人士可申请入读政府资助课程,但须缴付非本地学生学费(与现时国际生学费相同):
- 未满足居港年限的受养人签证持有人;
- 持全职工作签证或其他入境计划者(如优才、资本投资者、二代计划等);
- 非本地学生(如持学生签证、IANG签证、成年受养人等)。
居港时间如何证明?
申请人需提供以下任一文件:
- 香港学校出具的全日制学生就读证明(覆盖过去两年);
- 入境处出入境记录,显示过去两年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
政策辐射范围:奖学金与资助同步调整
新定义将统一影响多项教育资助计划,包括:
- 研究生奖学金;
- 本地研究生学费豁免;
- 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
- 自资学士免入息审查资助等。
此举旨在确保所有资助标准与“本地/非本地学生”新定义一致,避免政策漏洞。
高才通/优才家庭应对策略
通过高才通或优才计划来港的人士,其子女通常以受养人签证随行。若希望子女未来享受本地学费待遇,需注意以下规划:
- 尽早来港定居:子女越早抵港并开始实际居住、就学,越易满足“连续居港两年”要求。
- 倒推升学时间表:明确目标入学年份,提前两年安排子女在港学习生活。
- 保存关键证明:妥善保管出入境记录或本地学校就读证明,作为未来申请资助的有效凭证。
特别提醒:过渡期窗口仍存
- 2026年入学:无居港时间要求,仍可按旧政申请。
- 2027/28学年入学:仅需居港1年,高中阶段家庭现在规划仍来得及。
新政通过居港年限要求,强化了教育资源与实际贡献的挂钩,旨在吸引真正愿意融入香港的家庭。
对于那些想单纯靠香港身份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试图钻“考试移民”空子的家庭而言,新政无疑关闭了这条捷径——只有真实赴港居住、学习,才能享受香港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存在“挂名读书”的漏洞可钻。
相比之下,若家长追求一步到位的教育规划,美加等国的移民政策或许更值得考虑,毕竟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对移民家庭的居住要求更为明确且长期稳定。香港新政的出台,正是对教育公平的坚守,也是对“真移民、真贡献”家庭的明确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