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EB-1A“杰出人才”移民项目凭借门槛灵活、无需雇主支持、可一步到位获取绿卡等优势,备受精英申请人的追捧。
然而,随着项目热度攀升,大量“造假包装”现象也层出不穷。近期,印度多名申请人因虚假奖项和论文被撤销绿卡,引发广泛热议,也为众多申请者敲响了警钟。
EB-1A:从“热门之选”到“打假焦点”
EB-1A作为美国“杰出人才移民”项目,近年来在中国移民圈热度居高不下。其备受青睐的原因显而易见:审批流程迅速、无需雇主担保、费用相对亲民,一旦获批,全家即可获得美国绿卡。
更为诱人的是,该项目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英语能力均无硬性要求,只要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展现“杰出才能”,便可享受美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全方位福利。因此,众多国内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将其视为通往美国的“理想通道”。
然而,EB-1A的火爆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少中介机构嗅到商机,利用项目漏洞,通过“包装造假”为客户运作移民申请。他们手段多样,包括购买奖项、代写论文、伪造媒体报道、批量制作模板化推荐信,甚至借助劣质杂志和空壳协会,为客户打造“虚假杰出人士”形象。这一整套产业链运作成熟,收费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不等。
移民局严打,造假无处遁形
美国移民局(USCIS)并非对此视而不见。自2024年起,移民局明显加强了对EB-1A的审查力度,不仅大量发出“补件通知”(RFE),还开始追溯旧案,撤销已获批的绿卡。新案件审查更为严格,就连已进入I-140或I-485阶段的案件也未能幸免。部分印度申请人因论文和奖项造假,绿卡被直接吊销。在YouTube等平台上,不少印度移民博主分享亲身经历,揭露了这些“水货申请”的真实面目。
中国的移民市场虽相对低调,但类似的“包装套路”同样存在。这提醒广大申请人切勿因一时糊涂而选择造假。
移民局为何突然严打?
归根结底,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发严重。EB-1A每年绿卡配额有限,约4万张(含EB-1B、EB-1C等类别),且需涵盖配偶和子女。真正分配给主申请人的名额可能不足一半。若造假者混入其中,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申请人将被无限期拖延甚至挤出系统。
因此,移民局此次打假行动信号明确:
- 重点打击热门领域:如AI、区块链、教育科技等被滥用的包装行业;
- 审查趋严:已通过的案件也可能被撤销;
- 材料“终身追溯”:即便多年后申请入籍,也可能被重新审查。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造假行为被揭露,不仅申请人个人绿卡被吊销,同一渠道、同类奖项的申请人也可能受到牵连。
侥幸心理不可取
许多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别人也包装,我也可以”。然而,风险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EB-1A旨在吸引全球真正的顶尖人才,而非靠“模板+预算”堆砌的“专家”。在此轮打假风暴中,最先被揪出的正是那些依赖套路、批量生产材料的中介机构和客户。
因此,若您有意申请EB-1A,务必做到:
- 保持材料真实可信:所有材料均有据可查;
- 打磨个性化申请文案:拒绝套话和模板;
- 选择经验丰富、严谨负责的文案团队:而非一味追求“高通过率”的中介;
- 切勿幻想“万能模板”或“低价速成”:这些可能让您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付诸东流,还留下移民污点。
在这个时代,移民局对造假者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对真正人才的保护机制却在不断完善。若您真心具备实力,无需惧怕规则趋严——这反而是一个更加公正的时代,假货终将被清除,真金才会闪耀。
移民之路,从不依赖侥幸,更不能依靠欺骗。特别是在移民政策和签证规则不断变化的敏感时期,若您真的考虑移民,务必通过正规途径完成身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