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将对在本机构开立的非居民个人和企业账户进行识别,收集并报送账户相关信息,由国家税务总局定期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相互交换信息。中国首次对外交换涉税信息的时间确定为2018年9月。
国税总局已开始就《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背景介绍
2014年9月,我国在二十国集团(G20)层面承诺将实施由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旨在通过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提高税收透明度,打击利用海外账户逃避税行为。
为了指导和规范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以“标准”核心内容为基础,结合我国金融行业实际,研究起草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10月14日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截止到10月28日。被很多人关注的境外账户披露以及金融账户信息交换的具体办法浮出水面。
明年底前完成600万元以上账户尽职调查
目前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中国也于2014年9月承诺将实施该标准。
根据“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规定的流程,调查首先由一国(地区)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地区)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机构开立的账户,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报送上述账户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再由该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最终实现各国(地区)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什么时候开始调查?
根据日程,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将对新开立的个人和机构账户开展尽职调查;明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600万元)的尽职调查;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明年起开户前均需填写声明
那么,从明年起我们在金融机构开立新账户时与现在会有什么不同?据了解,从明年1月1日起在金融机构开立新账户的个人和企业,在开户时仅需额外填写一份声明文件,声明其税收居民身份。
对个人而言,需要声明是否为中国税收居民或者非居民。这意味着中国税收居民也应配合金融机构完成税收居民身份确认,但仅需在声明文件上勾选中国税收居民即可,一旦确认为中国税收居民的,我国金融机构是不会收集和报送其相关账户信息的,更不会将账户信息交换给其他国家(地区)。
据介绍,由于在中国金融机构开户的绝大部分个人和企业均为中国税收居民,在填写声明文件时仅需勾选中国税收居民即可,因此整体来说开户程序变化不大,客户体验不会有较大变化。
获得外国永久居留权后即属“非居民个人”
据了解,对于外籍华人、外国永久居留权取得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过一定时间的华侨,如果根据所在国(地区)法律已经构成当地税收居民,即属于《管理办法》所定义的非居民个人,中国金融机构将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识别其在中国境内开立的账户,收集并报送账户信息,由国家税务总局交换给所在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
同样,对于长期居住在国外但仍是中国税收居民的,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也将通过与所在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取得其在境外的账户信息。
目前中国已经与10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税收协定(安排),中国居民在境外缴纳的税款可以根据相关协定享受境外税收抵免,因此实施“标准”后并不会造成双重征税,也不会增加个人和企业本应履行的纳税义务。
KBL加凯10月活动预告
美国投资移民专场,抢跑12·9!
【10.23 上海站】周日 14:00
上海虹桥路3号港汇中心二座48层
欧洲资产配置,独家房源现场选
【10.29 上海站】周六 14:00
上海愚园路1号宏安瑞士大酒店巴塞尔厅
预约热线:400-805-9018



